讓人害怕身陷其中,又嚮往親眼看見的地方

alien-places-look-like-other-worlds-28__880
加拿大的亞伯拉罕湖 (Abraham Lake)

Continue Reading →

大屯山地震 學者:極不尋常|大屯山非休火山

這次地震震央在大屯山,關於火山是否有可能復活,蘋果於2009年的報導中,就有學者推翻大屯山火山群是休火山的說法,學者當時就曾呼籲政府,「不要像車籠埔斷層一樣,要爆了才重視。」儘速建立火山防災體系。讓我們來回顧當時的報導。

天哪 大屯火山群恐爆發
專家指微震頻傳 威力能毀大台北600萬人
【洪哲政╱台北報導】沉寂許久的大屯火山群恐爆發?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首度以火山灰與火山泥流形成地表結構進行分析,推翻大屯火山群是「休火山」的說法,研究不但指出火山群微震頻傳、噴氣口氣體來自岩漿源,而最近一次爆發也從20萬年前,修正到5000年前,若爆發,災害不亞於921大地震,恐毀滅大台北地區600萬人!
Continue Reading →

大屯山要爆了?

今凌晨0時31分在台北市士林區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深度僅6.3公里。中央氣象局長辛在勤表示,從震央位置經緯度來看,研判應該是在大屯山,很可能是大屯山火山群後續活動所致,屬於偶發事件,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辛在勤表示,大屯山火山群目前處於後火山活動中,地底岩漿長時間冷卻後,偶爾會發生塌陷導致地震,這種地底的應力調整,在後火山活動中很常見,通常規模不大,後續也沒有餘震發生,過去大屯山也曾發生過類似地震。

辛在勤強調,一個火山運動如果要爆發,事前一定會有很密集的小地震發生,今天的地震後續,並沒有很多餘震出現,應屬於地底調整的偶發地震。(張勵德/台北報導)

今凌晨地震震央在大屯山(圖),氣象局研判是大屯山火山群後續活動所致,屬於偶發事件。資料照片


今凌晨0時31分在大屯山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認為,大屯火山群發生地震相當不尋常,加上大屯山和山腳斷層相當接近,兩者是否有關連性,需要審慎研判。

陳宏宇說,長期以來,北台灣都沒有顯著的地震發生,地表下已經沉寂很久,但近期新竹橫山發生群震,加上今凌晨台北大屯山又出現地震,是否可能是北台灣出現大地震的前兆,雖然不確定,但台北畢竟是國家首都及政經中心,政府及民眾都不可掉以輕心。(張勵德/台北報導)


台北地牛翻身 安以軒微博發地震文

台北剛發生規模4.0的地震,不少人被驚醒,還在網路討論地震開始前有聽到轟隆聲,安以軒也隨即在微博寫:「地震了」,粉絲紛紛留言表達關心。(朱健弘/台北報導)


0:31規模4.0地震 震央在台北士林區

地牛翻身!今天凌晨0時31分台北市士林區發生規模4.0的地震,地震深度6公里,最大震度為台北市陽明山4級,桃園、新北3級,基隆2級,新竹也有1級震度。(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市士林區凌晨發生地震。氣象局提供

這次地震震央在大屯山,關於火山是否有可能復活,蘋果於2009年的報導中,就有學者推翻大屯山火山群是休火山的說法,學者當時就曾呼籲政府,「不要像車籠埔斷層一樣,要爆了才重視。」儘速建立火山防災體系。讓我們來回顧當時的報導。

2009年11月01日
天哪 大屯火山群恐爆發
專家指微震頻傳 威力能毀大台北600萬人
【洪哲政╱台北報導】沉寂許久的大屯火山群恐爆發?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首度以火山灰與火山泥流形成地表結構進行分析,推翻大屯火山群是「休火山」的說法,研究不但指出火山群微震頻傳、噴氣口氣體來自岩漿源,而最近一次爆發也從20萬年前,修正到5000年前,若爆發,災害不亞於921大地震,恐毀滅大台北地區600萬人!

推翻「休火山」說法
主導這項研究的是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中華與兩名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教授,他們在大屯山研究了10個月,推翻「大屯火山群最近一次噴發是20萬年前」的推論,將最近一次爆發時間拉近到5000年前,屬於國際火山學會定義萬年內有噴發紀錄的「活火山」。研究成果預計最快年底將在國際火山研究官方學術期刊發表。
陳中華研究團隊在大屯火山群鑽井採集火山熔岩岩心,發現火山灰與火山泥流層所形成的地表結構完整,非20萬年前遺留;但陳中華也強調,大屯火山群地底的岩漿庫雖頻繁引發微震,但研判仍在安全範圍,本周將再度鑽探取得岩心分析。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詹德樞獲悉後表示,2年前曾委託地質協會進行「大屯火山監測與應變體系建置模式研究。根據該報告指出,一旦大屯火山群噴發,熔岩流、火山碎屑流堆積物和火山泥流堆積物,恐毀滅台北盆地,災害不亞於921大地震,恐步上龐貝城後塵。

學者疾呼防災建制
由於國內沒有火山防災的救災系統,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聞訊直呼:「被嚇一跳!」他指出,大屯山岩漿庫近年引發的微震規模曾經達到2級,佐證上述的研究成果,他也呼籲政府,「不要像車籠埔斷層一樣,要爆了才重視。」儘速建立火山防災體系。
Continue Reading →

攝影師近距離拍巖漿入海: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兩名大膽的攝影師Nick Selway和CJKale冒著生命危險,近距離拍攝燃燒的巖漿流入大海時的場景,十分震撼。拍攝時,水溫高達43.3攝氏度,距離那些燃燒的巖漿只有咫尺的距離,但他們只在相機上進行了簡單的防護,穿著簡單的裝備,隨著海水沉浮,拍下這些讓人無比震撼的場景。 Continue Reading →

【Nature 2011科學進展圖片版】365 days: Images of the year

從微觀世界的驚鴻一瞥,到遙遠的太陽系,今年的科學比任何時候看的都遠。以下是2011年最令人驚嘆的11張照片:

01. FINAL ENDEAVOUR 最後的職責– 奮進號航天飛機退役

在經歷了30年的風風雨雨、135次飛行、以及兩次事故之後,奮進號航天飛機(Endeavour )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靜靜的陳列在博物館供人緬懷其無上的榮耀。上圖為今年5月份停靠在國際空間站的奮進號,我們永遠無法在看到如此景象。

We shall never see this sight again. Thirty years, 135 flights and two disasters after the space shuttle first launched, Endeavour — pictured here in May dock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and the rest of the shuttle fleet are retiring to museums. P. NESPOLI/NASA

02. DOWN TO EARTH 重返地球– 聯盟號的逆襲

隨著航天飛機的退役,俄羅斯聯盟號將是唯一承擔運送任務的航天器。它在今年12月份成功講三名宇航員帶回哈薩克斯坦。它看起來更像一個19世紀的鐘形潛水器,而不是一個21世紀的宇宙飛船。

With the demise of the shuttles, Russia’s venerable Soyuz capsule is for now astronauts’ sole route to the space station. Looking more like a nineteenth-century diving bell than a twenty-first-century spacecraft, this capsule brought three astronauts down to Kazakhstan in November.  B. INGALLS/NASA

03. JAPAN’S PAIN 日本大地震

九級地址和海嘯襲擊下破碎的大槌鎮(Ōtsuchi)。今年三月發生在日本東北部的地震海嘯致使上萬人死亡,數十萬人無家可歸,並且摧毀了福島核電站。

The shattered village of Ōtsuchi testifies to the savagery of the magnitude-9 earthquake and subsequent tsunami that hit Japan’s Tohoku region on 11 March. It killed tens of thousands, left hundreds of thousands homeless and triggered a meltdown at the Fukushima nuclear plant.   D. SAGOLJ/REUTERS

Dallol Volcano達羅爾火山 似外星地景

點圖放大

硫磺、鹽和其它礦物質使達羅爾火山口五彩繽紛。達羅爾火山位於埃塞俄比亞達納基爾凹地,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低的火山,低於海平面48米。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