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代表中華民國與「德國納粹政府」有關係?
Posted on 25 12 月, 2016 by A-MO
中華民國本身就是中國的納粹,至今這個非法政權還在這個島上有許多支持者,難怪人民對納粹大屠殺會如此漠視
(Republic of China is Chinese Nazi itself and this illegal regime still has many supporters on the island, no wonder people are so ignorant about massacre)。
新竹市光復高中學生扮成納粹,引發以色列代表處聲明深感失望,也對教育單位未能及時善盡指導與監督之責任表示遺憾。自稱是閃靈樂團工作人員的網友「王朵拉」留言
「這圖是南京政府的汪精衛,不是重慶那個蔣光頭….」
這個中華民國是汪精衛投效日本,在南京成立的傀儡政府,屬於軸心國成員之一,照片中央的人就是擔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汪精衛。
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之後,的確和當時的威瑪政府德國,有過密切的往來。
蔣中正領導的南京政府,向德國引進軍事顧問,並且採購德國武器,甚至將兒子蔣緯國送到德國念軍校。
因此1937年抗戰初期,出現在上海戰場上的國府中央軍精銳部隊,因為頭戴德國M35鋼盔,還一度被日方以「ドイツ(德意志)戰爭」來形容。
1933年德國納粹政府面臨選擇中、日兩國一個盟友
不過當納粹黨於1933年於德國勝選執政,而中日關係日益緊張後,德國政府就面臨在中日兩國之間選擇一個盟友的難題。
納粹政府最後決定與日本合組「反共軸心」而放棄中國。
抗戰開打後,希特勒下令駐華軍事顧問返國,並且停止繼續出口武器給中國。
1940年,汪精衛政府在日本扶植下成立,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爭取日方支持,於7月1日宣布承認南京的汪政府,重慶政府於第二天宣布對德斷交。
同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戰場匯集成世界大戰,重慶政府對德宣戰。
網友王朵拉在以色列代表處臉書網站貼出照片,證明中華民國與納粹是同路人,卻被網友反譏,這其實是日本扶植的汪精衛政府。(引自以國代表處臉書)
希特勒崛起的背景很大的一個程度上是國際金融秩序失靈的產物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經濟出現一波大衰退,自一九二○年代起,國際匯兌開始出現危機,法朗、英磅等貨幣集團開始中斷交換,美日德等國被迫採取非常措施來抵抗。美國的新政、日本的軍國主義、德國的納粹約略都是同一時期興起,當internationalism行不通,autarky乃不得不為之法門。在這種情況下以種族主義為訴求的希特勒對東方是有格外的魅力的。一方面,他以國際上人人喊打的猶太人為歸罪對象,一方面他勵行內部建設,在短時間內解決國內的失業問題,並且透過軍事化組織統理協調力低落的各邦。
一九三二年取得執政權的希特勒儼然成為蔣介石的精神導師,在張靜江、戴季陶的建議下國民黨開始學習納粹的鐵血政策,在中國各地豎立起默索里尼與希特勒的肖象。蔣緯國更被送往德國慕尼黑官校,畢業後參與禿鷹軍團投入血腥的西班牙內戰,隨後也參與吞併奧地利與波蘭的戰事。
在這種背景下,亟欲擴張權力的蔣介石利用法西斯主義作為掌控中國的思想準備,透過親信組成的藍衣社開始推廣新生活運動,神格化蔣介石,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蔣介石成為「中國的希特勒」(張繼語)。而德國軍事顧問也開始外銷日本與中國,協助這兩個國家進行軍事現代化。
在一九三八年之前,德國對於中日戰爭採中立態度,甚至反對日本侵華立場,相對英國挺日本封鎖中國,美國的孤立主義,蔣介石對於在英美或德日選邊一開始並不明顯,而且德義日等國的反共立場,使得夾在國際列強的國民黨在對日戰爭與剿共之間搖擺。一直到了一九三八年此一態勢才在德國納粹與日本法西斯主義基於利益進一步結盟後才劃清與國民黨界線。
國民黨與納粹的關係隨著英美為首的同盟國獲勝,自然被國民黨歷史學者粉飾。
諷刺的是,學習納粹文化的新生活運動留下的歷史證據卻被移植到台灣。
在今日的政治舞台上,歷史場景已非,操作詞彙依舊,我們只能說是歷史對台灣開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