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 Jung Gi

下筆時就可以構現出60%——70%|金政基的來歷

Posted on 21 1 月, 2016 by A-MO

落筆之前從不打草稿,經營位置、構圖佈局、章法考慮全在心中

這種繪畫方式,倒與國畫大師蔣兆和先生所倡導的“重大體,近精微。落一筆而定全局,繼之以全其神采”的畫法非常相似。
kimjunggi
在韓國富川國際動漫展上,金政基花了三天時間,在長9米的巨幅白布上畫下了一個具有魚眼變形效果的遊行場面,人物、車馬齊備,姿態各異,令人叫絕。
“一旦決定畫什麼之後,先在腦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場景,立馬下筆。落筆勾勒時不是仔細的畫,而是點到為止,然後在上面用油性有色鉛筆或是用水彩上色”
金政基坦承自己與其他畫家相比,在畫稿上畫出Sketch花費的時間很短
“主要是因為構想出場景後,幾乎不需花費時間去找資料,大部分圖像都好像儲存在腦海裡,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照著描下來就可以。雖然少量複雜的圖像還是需要參考相關的資料,但是大部分只見過一次的畫面和場景,在下筆時都可以構現出60%——70%。”

金政基Kim Jung-Gi的畫風介於寫實與卡通之間,筆下的人物和動物線條流暢,造型準確,表現出他對生活的優秀洞察力和高度概括能力。
他在用毛筆描繪人物尤其是古代人物時,筆墨洗練,形具神生,深得中國傳統白描“骨法用筆”之妙。

品畫的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在描繪槍械、車輛、飛行器和機器人時,對機械零部件的描摹纖毫畢現,盡精刻微。

金政基(Kim Jung-Gi)出生在韓國的京畿道。進入大學後,再加上軍隊生活,在釜山一共生活了八年。就讀的是韓國東義大學的西洋美術專業,進入美術系的時候,韓國才有了第一個和漫畫相關的學科。由於專業是西洋畫,所以漫畫都是通過自學。大學二年級時,金政基優秀的畫功受到了《Young Jump》雜誌編輯的關注和青睞,並向他約稿。於是,2001年至2002年,金政基開始為《Young Jump》創作漫畫《Pony Pony》,正式踏上了漫畫之路。
2002年結婚,2004年後舉家遷至首爾。現在為了培養更多的漫畫人才,他在首爾弘益大學前創辦了專門的美術學院——Ani.Changa Cartoon Institute。Kim Jung-Gi

十年過去,金政基在漫畫、電影、廣告和小說插畫等相關領域成績斐然。除了在《Young Jump》雜誌開闢《Funny Funny》專欄外,他還在Naver Webtune 網站連續三年連載漫畫《TLT》(《Tiger the Long Tail》),並結集出版了六本單行本。而他大受好評的草圖集也已經出版了兩本,分別是《2007 SKetch Collection》和最近發行的《2011 Sketch Collection》。與此同時,他還參與了“GOM TV”、“大韓航空”和“ACUTION”等韓國著名企業的廣告製作。在插畫方面,他為法國科幻作家貝納爾·韋爾貝(Bernard Werber)所著的《Paradis Sur Mesure》韓文版繪製的插圖,也獲得瞭如潮的好評。

在漫畫創作上,無論是故事的編劇還是構圖分鏡,金政基都力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談到自己那部以動物為主角的長篇漫畫《TLT》(《Tiger the Long Tail》)時,金政基這樣詮釋創作的初衷,“因為想把一個關於經營的、比較難於理解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手法表現出來,所以想出了把公司比作叢林,把職員比作動物的方法,並賦予這些動物以鮮明的性格,總的說來那是一部描寫職場生態,以及挑戰、愛情和友情的漫畫。”

金政基依然堅持著傳統的手繪方式

“電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能夠靈活運用的話,能畫出非常好的作品。
不過因為我一直堅持手繪,對徒手創作更為熟練,相信用自己的手和筆能更好地表現出作品的味道。但是有時間的話,也想學習電腦作畫,嘗試更多的作畫方法。不
過如果太依靠電腦的話,作品會有一種標準化的感覺,所以自己對數碼繪畫多少有些迴避心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金政基平時的創作自然離不開稱手的工具。日本原裝的針管筆(COPIC Multiliner 0.2,0.25)、德國進口的施德樓針管筆(STAEDTLER pigment liner 0.05,0.2,0.3)、日本百樂超細鋼珠筆(PILOT HI-TEC-C 0.03),以及德國原裝紅環美術鋼筆(Rotring Art Pen)。在給畫稿上色時,則多用油性有色鉛筆和水彩。至於紙張,金政基倒是不挑剔,除了最常用的200g圖畫紙和A4紙之外,凡是視野所及的紙張都能拿來作畫,這也解釋了他的草圖集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速寫隨隨便便的塗抹在報紙和便籤上。



除了創作前的成竹在胸和創作時的下筆如神,金政基對自己作品最滿意的地方,還在於作畫素材的多樣性和題材的廣泛性,無論是活的生物,還是人工製品,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是我的素材,皆可入畫。

”在金政基創作的插畫中,以“人魚刺身”(以美人魚作為刺身的食材)、“牙醫”、“紋身男女”和“捕魚”為題材的作品出現頻率最高。

其中,以“人魚”為主題的作品表現力最為驚人:擠迫狹窄的壽司店中,老師傅手持利刃,在一條人魚的魚身上切片取材。老師傅的坦然,伙計的木然,以及一旁大快朵頤的食客的漠然,與任人擺佈的人魚構成了強烈反差,效果極為驚悚。

談到創作以上作品的靈感來源

金政基說:“平時主要從眾多的影像和書本中,還有經歷的事情中努力尋找靈感,比較喜歡軍旅生活,表現豐富的人體,機械類,以及動物類的題材。

之所以多次以人魚為主題,主要是因為人魚會使女人的體態呈現更為多元化的元素。仔細描繪牙醫和紋身的場景,是因為對精細的器械和手術場面比較感興趣。

至於作品中多次出現漁民出海或捕魚歸來的畫面,則是因為金政基在高中之前一直在海岸城市生活,對漁民的生活場景比較熟悉”。




金政基談到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和漫畫家,“初高中時代,深受日本漫畫家的影響。
特別喜歡鳥山明、大友克洋和士郎正宗。到了大學時代,則更欣賞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繪畫大師列賓(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1930),以肖像畫著稱於世的美國寫實主義畫家薩金特(John Singer Sagent,1856—1925),以及被《紐約時報》譽為“本世紀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的插畫家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 ,1894——1942)。”“大學時代對寫實性的畫比較感興趣,自然而然的對中國畫家有所接觸。非常喜歡國畫大師蔣兆和先生(1904—1986) 的《流民圖》,還曾經把它貼在牆上觀摩。最近還購買了水彩大師關維興先生(1940——)的水彩畫畫集。

說到業餘愛好,金政基終於展現了自己的宅男本色,“菸酒不沾,沒有什麼特別的喜好。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愛好的話,那就是喜歡收集漫畫書,安達充的《接觸》 ,大友克洋的《阿基拉》,鳥山明的《阿拉蕾》,池上遼一的《哭泣殺神》,江川達也的《東京大學物語》,還有莫比烏斯的漫畫,都很喜歡。”對於中國的漫畫家和作品,金政基也並不陌生,說自己比較欣賞香港漫畫家馬榮成的《風雲》,以及大陸漫畫家黃嘉偉的《伢三》。

金政基:“漫畫就是畫家把自己理解和知道的東西通過繪畫表現出來,所以必須不斷學習,不停的收集資料,積累經驗。要多聽,多看,多體驗,多收集,然後去活用在作品裡。就我自身而言,在畫畫方面傾注了太多心思,如果能在故事方面多加學習,有可能會成為更優秀的漫畫家。
最後,健康為王。”







文字|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408652.htm
圖片|
http://www.kimjungg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