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b990aa16d17

從構圖|閱讀水墨畫的方法

Posted on 8 12 月, 2015 by A-MO

linecameraImagecamer

先看紅色線條,我們都知道欣賞水墨畫概略就是由上往下,去欣賞山水“遠近”帶來的氣勢

那麼在西畫中透視的“深度”呢? 這紅色的線鋪上去就是讓我們可以觀察到,水墨畫就算只有濃淡的墨色,也可以透過構圖表現出轉折起伏的山勢。

在看紫色線底下凸出的山、上方往下凹的雲霧線條,指引出這幅畫觀賞的地帶就在中間橫向這一塊,讓人一眼就知道要看裡。

linecamma

右上方紅色圈起來的山頭,對整張畫的聚焦也是有用意的,你會發覺這山頭也是用了厚重的墨色,但並不會搶走你關注上述紫色區塊的焦點,它反倒讓畫面有整體感,不會散開。

看底下刻意把這塊山頭去掉後,你是否會覺得整張畫上方就似有似無的空曠沒力量了?

raImagecameraIma

這張水墨畫出自楊明義|雲歸大壑

解構畫面啟發來自|河馬畫室




楊明義1943年生於蘇州,1962年畢業於蘇州工藝專科學校,1963年任教於蘇州工藝美校。70年代末進蘇州國畫院從事專業創作,不久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1年入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六七十年代結識華君武、黃永玉、吳冠中、亞明、黃冑、程十發等前輩,受其教誨甚深。早年他以水印木刻作品為主,屢屢被選送各類大展並多次獲獎,得到美術界好評。到70年代,他開始探索新的江南水墨山水,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逐步形成了鮮明的個性風格,得到了藝術界的首肯,吳冠中、黃永玉等都曾撰文給予好評。1987年楊明義赴美留學,先在舊金山藝術學院深造,1991年畢業於紐約青年藝術同盟學院。1999年回國,期間先後在美國各地舉辦個人畫展並講學。1989年,他的水墨作品《杭州西湖》被選印成特種小型張郵票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第20屆世界郵政會議上發行,楊明義應邀在美出席首發式。《月夜古橋》被美國前總統布什收藏。所作 ​​插畫獲1994年全美優秀作品獎,並被選為美國中學教科書插畫。他的作品歷年多次參加佳士得、蘇富比國際拍賣行在紐約,倫敦、香港的拍賣,出版畫集近20本。
20多年前,當時供職於蘇州畫院的楊明義,聽說崑山附近有個四面環水的小鎮——周莊,因交通不便,舊時的建築保存甚好。為尋找更好的新素材,他帶上畫具便踏上了征程。當乘舟尋訪到這片土地,他就被這裡的古老、質樸、寧靜而含蓄的美所吸引,這鎮子雖空空蕩盪,但那清末民初時的江南遺風古樸宜人,移步成趣。幾天后,他帶回了許多速寫,並開始創作以周莊為素材的水墨畫和版畫。與此同時,他把這一發現先後寫信介紹給了吳冠中、華君武、陳逸飛等名家,他們都很相信楊明義的眼光,分別如期而至。
1985年5月,吳冠中和夫人欣然來到蘇州,在楊明義的陪同下赴周莊寫生,十幾天的行程,周莊給吳先生提供了不少素材和靈感,他後來的幾張重要水鄉題材作品,其主題大多來自周莊。面對如詩如畫的周莊風光,吳先生曾動情地說:“我這個江南人,難忘鄉情,過去我向畫家們推薦角直、朱家角、柯橋和烏鎮,現在來到周莊,比之四鎮雖有不少似曾相識的風貌,但這裡更完整、更多樣,這是我難以忘懷的地方。如果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可算集中國水鄉之美。”回京後吳冠中又撰寫了《周莊眼中釘》一文,呼籲保護古鎮風景。對周莊情有獨鍾的楊明義,藉此文一併致函崑山縣領導,提出了保護古鎮的建議,其誠可鑑。
1984年夏,楊明義邀請陳逸飛一起漫遊周莊,後來陳逸飛以鎮上最有特色的“雙橋”為題材,創作了油畫《故鄉的回憶》,並被哈默博士購下,作為他來北京拜會鄧小平同誌時敬贈的禮品,此作經過眾多媒體的宣傳,使周莊因此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