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便宜」伏屍沙灘的孩童難民艾倫,他也是穆斯林…穆斯林≠恐怖分子
Posted on 17 11 月, 2015 by A-MO
推特上法國鄉民已經傳開,說多名目擊者聽見歹徒大叫「為了敘利亞,真主至大」…
這一次巴黎恐攻發生的十區十一區
傾向左派,年輕學生、外國人聚集多,是自由平凡的市井生活情調。而上一次我選擇下榻的民宿,就剛好在此次事發地點之一的伏爾泰大道上,正離查理事件發生地點不遠。
還記得在那一次旅行,我在那裏的麵包店吃早餐時,無意間讀到了當地居民共同製作的社區刊物。那份小報首頁提到了身為社區精神地標伏爾泰大道,所應該具備的伏爾泰自由精神,又特別請了當地社區的穆斯林長老撰文,呼籲當地穆斯林在查理事件發生之後,共同齊心度過艱難時刻,最後又提到社區的教堂裡,基督徒對貧苦的流浪者、剛來巴黎的移民所提供的熱食與生活協助…
這是一個有穆斯林、有基督徒的小社區。這也是一個有很多仇恨發生,但不忘愛與自由的小社區。
許多人擔憂,這一次巴黎恐攻事件,會不會影響德國梅克爾對難民的態度?我個人認為,這跟難民進入歐洲關係並不大。因為,從這一件恐攻事件來看,顯然恐怖份子對巴黎人的生活習性非常了解,初來乍到的人不可能獨力策劃,應該是有內應。我覺得,不管歹徒怎麼來怎麼去,當一個人的思維陷入集體的瘋狂與仇恨,裡面的背景成因是很複雜的,我們很難用貼標籤的方式逐一去解釋個案。單單禁止難民進入歐洲,並沒有辦法從文化與社會的根本層面,去徹底解決恐攻問題。
有人說,像十區十一區這樣標榜自由的左派區塊,為什麼卻遭到這樣恐怖的命運,到底愛的付出值不值得?我想引用今天梅克爾對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作結,她說:「自由的生命比恐怖更強大。」
這是因為,在愛裡沒有偏見,在愛裡沒有懼怕,在愛裡沒有懲罰。愛比恨更強大。
補記:
其實很多法國合法公民本身就是穆斯林。瑞士公民也是,我的學生每一年都會有十分之三左右是穆斯林,他們也早就有瑞士或其他歐盟國家國籍,他們就是歐洲人。他們出生在歐洲,從小在歐洲受教育,說得最流利的是法語。
歐洲人的概念,不是只有金髮膚白基督徒而已。
寫這一篇文章時,其實腦中浮現很多聖經章節。在這個需要平安的時刻,希望能跟大家分享這一段: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約翰一書4:18
文字|作者簡介_黃世宜
學歷:
瑞士日內瓦大學比較文學碩士
目前攻讀瑞士弗利堡大學多語與語言教學研究所
資歷:
瑞士納沙特爾州立Denis-de-Rougemont高中華語教師
瑞士汝拉州社區大學華語教師&華語師資培訓師
瑞士中學漢語協會副會長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 m/shihyi.huangterrier
「世界不便宜」專欄文章列表